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,原先一直默默无闻的广东珠三角地区快速发展,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闪耀的新星。珠三角能有今天的繁荣,除了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之外,地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
改革开放第一年的1978年,我国(大陆)GDP总量是3645亿元(约1495美元),而香港地区GDP是180亿美元,香港一城就占了全国的27%!前十大城市中,其它九个城市GDP加在一起还不如香港一个城市!
如果对面不是香港,当年深圳也不会建立特区,也不可能从小渔村发展成一线超大城市。对比一下同时期成立的4个经济特区,厦门、珠海、汕头3个经济特区,因为对面没有一个像香港这个超强经济体,如今这3个特区人口和经济实力只能与深圳一个区相提并论。
如果深圳对面不是香港,现在的深圳发展应该比现在汕头还要差,因为汕头成特区前巳是一个有名的港口城市。反观深圳,成为特区前只是一个小渔村。大家发觉没有,深圳越靠近香港的地方越繁华,而香港越靠近深圳的地方却越不繁华。如果香港的位置与澳门互换,现在的深圳也就同今天的珠海差不多。这也足以说明地缘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。
由于地缘的关系,香港与深圳也就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格局,港商、后来的台商纷纷进深圳设厂办企业,“三来一补”型企业在深圳遍地开花,内地的劳动力也往深圳跑,这样有人才又有资金,使深圳这个城市很快发展起来了。深圳发展后,向外围珠江口东岸的东莞、惠州等地溢出,再后来溢出到珠江口西岸的珠海、中山、佛山、江门、肇庆等地,进而是整个珠三角地区,不过是呈阶梯式渐进。由于珠江口的阻隔,珠江口西岸城市经济发展比东岸城市慢了半拍。
如果当时香港不在广东边上,而是在其它省的沿海,那么,靠近香港的地方一样可以有今天珠三角的成就。